2025 年实体制造业破局之路,机遇在哪?

2025-01-15
友泰机床赵经理
0

202322420232242025 年实体制造业之 “困”

2025 年,实体制造业似乎进入了一个业务量的 “寒冬”。不少企业主反映,订单数量相较以往明显减少,车间开工率不足,生产线时常处于半闲置状态。这背后,是内外多重因素交织的困境。

国际市场上,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,贸易保护主义阴云不散,一些国家纷纷筑起贸易壁垒,加征关税、设置技术准入门槛,让我国实体制造业的出口之路荆棘丛生。原本畅销海外的产品,如今面临订单被取消、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尴尬局面。与此同时,新兴经济体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、丰富的资源,在中低端制造领域迅速崛起,与我国制造业展开激烈角逐,抢夺订单。

在国内,市场需求也悄然生变。随着消费升级,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,转而追求个性化、高品质、智能化的商品。而部分实体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,产品更新换代慢,难以契合新的消费潮流,自然被市场 “冷落”。加之房地产、金融等领域曾一度虹吸大量资金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制造业的投资与消费活力,内需拉动乏力。

成本端更是压力山大。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上扬,能源成本因环保要求提升、国际能源局势变化等因素居高不下,吞噬着企业利润。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,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,招人难、用人贵成为企业的 “心病”。多重困境叠加,让实体制造业的业务拓展举步维艰,破局突围,迫在眉睫。

(一)智能化转型实例

面对困境,技术创新宛如一盏明灯,照亮实体制造业前行的道路。以蔚来汽车为例,其位于合肥的新桥第二工厂,堪称智能化生产的典范。这座工厂装备了大量全自动智能设备,车身车间拥有 941 台机器人,自动化率高达 100%,能在 “黑灯” 状态下持续运转,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。更为惊艳的是,它打破了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,可满足近 360 万种个性化配置组合,从接收订单到整车下线仅需 14 天。通过 “天工” 智能制造管理系统,实现生产全过程无纸化作业,数字化管控细化到工位,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还保障了产品质量,为蔚来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,业务量稳步攀升。

传统钢铁巨头宝钢也在智能化浪潮中奋勇前行。宝钢德盛的 5G 智慧钢厂项目落地开花,5G+AR 点检让设备 “开口说话”,巡检员佩戴 AR 眼镜,能迅速获取设备实时信息,智能巡检全程可视化,点检时间从原来的两小时骤减至半小时,大大降低人为失误;5G + 铁水一罐制实现铁钢界面精细化管理,对铁水成分、温度等全流程跟踪,精准预测铁水平衡,节能降耗、节约成本。整个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,劳动效率每年提升 8%,生产成本显著降低,在钢铁市场需求波动的当下,凭借过硬的质量与成本优势,斩获更多订单,实现逆市增长。

(二)研发投入与合作

技术创新的背后,是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广泛的合作。企业需摒弃短视思维,加大研发资金占比,招揽高端技术人才,构建自主研发团队。同时,积极与高校、科研院所携手,产学研深度融合。例如华为,每年将巨额资金投入研发,与多所顶尖高校联合攻克通信技术难题,在 5G、芯片等核心领域取得关键突破,推出一系列领先产品,稳固全球通信市场地位,业务版图不断扩张。

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而言,可借助产业集群优势,共建共享研发平台,分摊成本、汇聚智慧。政府也应出台激励政策,对研发投入大、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、资金补贴,营造鼓励创新的沃土,让实体制造企业在技术革新中重焕生机,冲破业务量低迷的困境。

(一)深耕国内市场

在破局之路上,市场拓展是实体制造业的关键一步,企业既要深耕国内市场,也要逐鹿国际市场。于国内而言,市场潜力巨大,关键在于精准挖掘。企业需细分市场,瞄准特定领域深耕细作。比如,在智能家居领域,一些中小企业专注于智能安防单品研发,针对老旧小区改造、独居老人安全防护需求,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门锁、门窗传感器等产品,通过与社区、物业合作,打开销路,在小众市场站稳脚跟。

电商平台更是不可忽视的利器。如今,1688 等 B2B 平台功能日益强大,企业要巧用其资源。一方面,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,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,推送个性化产品信息;另一方面,参与平台举办的各类线上展会、供需对接会,增加曝光度。例如,一家生产工业轴承的企业,入驻 1688 后,通过优化产品关键词,参与 “工厂直采” 活动,吸引了大量中小机械设备制造商下单,线上订单量半年内增长 30%,成功盘活产能。

(二)逐鹿国际市场

国际市场同样大有可为,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为实体制造业开辟了广阔天地。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,我国的建筑材料、工程机械等企业可顺势出海。中企在东南亚参与高铁建设,不仅输出技术与装备,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出海,从钢铁、水泥供应到轨道铺设、列车制造,众多企业斩获大量订单,拓展海外业务版图。

此外,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。企业要以高品质产品为基石,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进行品牌包装与推广。如某国产家电品牌,针对欧洲市场对节能、智能家电的偏爱,研发高效节能智能空调,在德国柏林、法国巴黎等地举办新品发布会,邀请当地知名博主、媒体体验,借助社交媒体传播,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,产品销量在欧洲市场逐年递增,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格局,实现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跨越。



来源:http://www.yotcn.com/
写下您的评论吧